随着高考录取进程的推进,准大学生们的消费指数也在一路攀升。旅行社、电脑城、商场……这个暑期商家们针对准大学生推出的促销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欣喜之余的家长们似乎也变得格外慷慨大方起来,钱袋的口子越开越大。
少则几千多则上万
以前结婚办置嫁妆有几大件之说,现在准大学生入学前也要办置几大件。
在西溪数码港,记者遇到了正在购买mp3的小玲,她挑选了三星的一款机型,800多元。她告诉记者,同学间流行一句话,“手机、电脑、mp3是现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3件法宝”,要是没带这些东西去上大学就太土了。小玲之前已经新购置了一台7000多元的笔记本和一部2000元的新手机。“我选的都是比较经济实用的,品牌也不错。”她说,班里不少同学都买了笔记本电脑,更多的则是添置了新手机。一部分同学以前没有手机,读大学了自然得买一部好方便联系;另一些同学以前就有,但觉得旧手机过时了,“拿不出手”,所以在高考结束后纷纷换成新款。
电脑城的不少经营者也证实,每年暑假,学生群体是他们的一大“经济增长点”,其中准大学生们的“出手”更是让人喜笑颜开。因为他们一般都会一次买多件产品,比如优盘、手机、mp3、照相机等,少则几千,多则上万。
k歌旅游学车充电忙
高考结束后,也有许多准大学生选择聚会、出游来放松身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哲远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约了10位同学结伴去海南旅游,虽然来回一趟要花4000元,家长也欣然同意。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的小琦同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提议和爸妈一起去北京旅游,不仅能欣赏北京的风景名胜,还可以参观即将生活四年的大学校园。家长觉得这个想法一举两得,就同意了女儿的提议,一家人去北京“考察”了一趟,花费近8000元。
据小琦介绍,除了旅游,她们同学间还时常聚会,通常就是去k歌,在ktv消费一个下午或是晚上总要两三百元,大家轮流坐庄。
除了尽情玩耍,很多准大学生还不忘充电,有的学车,有的学跆拳道,有的学吉他,更多的则是报读英语班。董立星毕业于杭州高级中学,整个暑假忙个不停,他自愿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雅思培训,还有跆拳道班。虽然3000元的英语培训价格让家长有点吃不消,但一想到是孩子主动提出的学习要求,家长往往都会欣然掏钱。小董告诉记者,和他一个培训班的二十几位同学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准大学生。
给他们算笔经济账
记者对董立星所在的杭州高级中学的几位同学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7名学生最近一个月平均消费6272元,最少的一位花了2400元,最多的一位花了10000元。这些费用还仅仅是大件的开支,比如手机、旅游、服装、培训等,一些零星的花费,比如购书、吃饭、逛街等均不在账单之列。一位同学告诉记者,班里有些“富裕”的同学花得更厉害,有一位已经买了近3万元的东西了。
一位学生家长很无奈地说,其实家里也不算富裕,但想想这些都是孩子今后大学生活需要的,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人前太寒酸,就当是奖励他12年的苦读吧。这位家长列出了儿子的购物清单,电脑5000元,手机2000元,服装800元,旅游1000元,零花400元,一共是9200元。“再过一个星期就要给他办置上学用的必需品了,我算算总要花个1000元。前后加起来就是一万元,这点花销说实在的和别人家比比不算多,但给我们家的压力已经不小了。”
学生消费应该有度
对于准大学生们的“提前消费”,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不妥。大学辅导员宋老师说,目前高校寝室基本安装了固定电话,图书馆、教学楼内也随处可见卡式电话,教学楼内都设置了机房,学生上网也十分方便。mp3、手机、电脑等其实并非上大学的生活必需品。家长们应该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他们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就行了,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前消费要不得。
一位小学校长说,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价格不菲,容易在同学之间产生相互攀比的思想,而且孩子不懂赚钱的艰辛,这样的“提前消费”容易养成他们不肯吃苦,只会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影响健康成长。“有些家庭并不是特别富裕,但家长们还在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不是在尽责,这是在犯错。”这位校长说,适当的奖励和满足是可以的,但要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