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鄂州市葛店开发区白浒村见到了这位身穿白大褂,但手中却拿着鸡饲料的“鸡倌”。
学医科的大学毕业生,放弃月薪过万的工作,毅然回村和同是大学生的叔叔一起养鸡。虽然饱受非议,并差点被母亲赶出家门,但下定决心的他依然不改初衷。昨日,记者在鄂州市葛店开发区白浒村见到了这位身穿白大褂,但手中却拿着鸡饲料的“鸡倌”。
鄂州市葛店开发区白浒村有个“平顶山”,与其他小山不同的是,这个山上的小树上、草丛里,到处都是一只只土鸡。
山脚下,是6间用红砖砌成的鸡舍,每间的面积在30平方左右。在靠右边的两间鸡舍里,挤满了叽叽喳喳的小鸡。鸡舍前,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小伙子正在和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忙乎着编织拦网。小伙子戴着眼镜,叫邹江洋,今年27岁,如果不是事先有人介绍,记者很难将他与“武汉工业学院医学院社区医疗专业的大学生”联系起来。
“我回来养鸡还不到3个月,现在还在学习阶段。”邹江洋笑起来很腼腆。他介绍身旁的中年人:“他是我叔叔,当年毕业于黄冈工业学校丝绸专业,现在我们在家一起养鸡。”
谈笑间,已经到中午11点了,“鸡该吃食了。”叔叔掏出一把口哨,冲着山上一吹,树枝上、草丛中的各种颜色的鸡,纷纷“飞奔”下来。
回家养鸡被母亲赶出家门
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后,邹江洋顺利考上武汉工业学院医学院。
2003年,时任班上团支书的邹江洋很早就与上海某著名医药公司签约,做该公司的医药代表。他的同班同学徐鸿说:“邹江洋找工作太容易了,我们当时都没有想到就业问题,他就和单位签约了。”
在上海打拼了一年后,邹江洋又跳槽到另外一家医药公司深圳办事处做销售经理。由于工作勤奋,善于和人沟通,他的收入非常可观,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拿1万多元钱。
就在邹江洋的父母正紧锣密鼓张罗着给儿子准备结婚大事的时候,邹江洋却做出了一个让他们无法理解的决定:放弃工作,回家养鸡!
邹江洋的灵感来自于叔叔。今年7月份,从深圳回家的邹江洋发现叔叔将自家后面的“平顶山”承包下来,在山上养土鸡。“这个项目非常好,现在不都流行绿色食品吗?”和叔叔深入交流后,邹江洋发现一个问题:由于叔叔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开始养的鸡很多都死了。他决定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几年的积蓄,和叔叔一起合作。
当然,他这个决定很快就激起了家庭的众怒。母亲一气之下警告他:“如果你再执迷不悟,我就将你赶出家门,不认你这个儿子了。”
虽然阻力很大,但倔强的邹江洋还是决定养鸡。他劝说母亲:“现在不管做什么,只要能合法地赚到钱就行。你看我们这里不也有亿万富翁吗?”
“我们家一共三个大学生,却有两个回来养鸡,说起来就丢人。”勤劳朴实的母亲说到自己的儿子,仍然无法理解。
寒冬腊月睡在鸡舍护鸡仔
今年7月底,邹江洋拿出自己的部分积蓄,在叔叔原来的基础上,再建了几间鸡舍,并在山脚处开挖了一块平地。
邹江洋做了近5年的销售,深知财务制度的重要。他和叔叔商量:“我们要做,就要按照公司化的制度来,不能满足于小作坊小打小闹。”在这个家里,关于养鸡的每一笔开销、进账,都有严格地记载。同时,两人还给他们的养殖生意做了定位:专门养殖以放养为特色的生态土鸡,以鸡蛋和鸡肉供应为主。结合自家鸡的特点,叔叔还给鸡取了一个名字:满山飞。
今年11月,为扩大规模,叔侄俩购进一批鸡仔,分别放在两间鸡舍里。邹江洋知道,小鸡很容易冻死,或者被同伴踩死。鸡仔回来后,两人一商量,决定将各自的床搬进鸡舍,一人负责一间。就这样,两人在寒冬腊月的晚上,在寒冷且味道极重的鸡舍里整整睡了一个月。晚上只要听到鸡仔的叫声,他们就得起床查看。
邹江洋说,同村里也有一些人养鸡,但成功的很少。从一开始养鸡起,邹江洋就到武汉买回专门的注射器、药物等,定期给鸡“打预防针”。他说,自己学的医学知识,不能白白浪费了。
在邹江洋的床头,摆放了很多农业知识的书籍,“晚上的时候,我就看看这些书,希望能得到一些灵感。”邹江洋说:“现在我们的规模还小,产供销都还比较容易,但做大以后,在品牌包装、广告等各方面都需要有个全面的设计,这些不得不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