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教育与共和国砥砺同行
——“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走笔
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大规模扫盲运动、恢复高考、“普九”、“双一流”建设、新高考改革……这些标志性教育事件,如珍珠般串缀在共和国70年的历史轴线上,讲述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采用编年体形式,以时间为轴,事件为点,全方位回顾了从1949年到2019年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
在这条漫长的“时光隧道”里,头发花白、端坐在轮椅上的傅君昭,久久端详着墙上一张黑白照片。那是1950年夏天,包括傅君昭在内的100多名中国留美学生、学者及子女,在旧金山登上了驶向中国的“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在甲板上,他们留下了这珍贵的历史瞬间,也开启了海外赤子大批返回新中国参加建设的历史序幕。
“我是中国人,就得回中国来。”就这样,年轻的冶金专家傅君昭,回到了祖国。
站在浩瀚时光的两头,两个自己静静对视,年近百岁的傅君昭感慨无限:“共和国从一穷二白起步,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富强,真是沧海巨变。”
屹立东方,开辟教育新纪元
“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如今咱们翻了身,受苦人变成了当家的人,睁眼的瞎子怎能行?”这是上世纪5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秧歌剧《夫妻识字》中的唱词。
“当时,很多人就是唱着这首歌,在田间地头、工余饭后,积极地识字、扫盲。大家积极性很高,扫盲开展得轰轰烈烈。”曾经关注过这段历史的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临县教体局副局长李海光指着展厅里陈列的“识字证书”实物说。
站在70年“时光隧道”展览的起点,迎面而来的,是1949年12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时,毛泽东主席和与会代表合影的珍贵历史照片。这次会议确立了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为国家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强调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农村文盲率更是高达95%。普及文化知识成了当时教育工作的重点。从1950年起,大规模扫盲运动在全国开展,各地出现了“亲教亲,邻教邻,夫妻识字”的热烈场面。到1957年上半年,全国扫盲2200万人。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扫盲的时候,学习的是繁体字,识读、书写的难度都比较大。”李海光回忆。
1956年,新中国的文字改革工作逐步落地,《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相继公布,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展区内,可以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交互设备“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体验。
随着时间指引漫步向前,在1952年的“时空”里,一幅题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展览图表,勾起了傅君昭老人的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工业基础薄弱,别说自行车的轴承我们制造不了,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脸盆,我们也做不出。”
为了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从1952年起,大规模的高校院系调整启动。“我也是在这个时间来到由西北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合并成的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傅君昭说。
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和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组成了北京航空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西迁打下了西安交通大学的最初班底……展览上,条目详尽的图表细数着这些高校的“前世今生”。
到1957年院系调整基本结束时,旧中国高等教育重文轻工的状况已得到改善,全国323种专业中工科183种、理科21种、文科28种,还新设了地质、铁道、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对口人才。
明亮的玻璃展柜里,11张不同年代的“三好学生”奖状,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我想找找自己当年上小学时,拿过的‘三好学生’奖状,拍个照,留个纪念。”从展柜前拾起身子,来自北京的退休职工章华,指着60年代白底绿框、一颗五星居中的奖状说,“当年评选三好学生,要满足三点,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奖状上方的历史照片里,毛泽东戴着红领巾,与一群少先队员灿烂地笑着。“那是属于我们的时代记忆。”章华说道。
改革开放,中国教育迎来春天
1977年,10年“文革”阴霾初散,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春雷激荡,迅速传遍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这意味着中断了11年之久的高考制度至此全面恢复,中国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那年冬天,来自云南黎明农场的陈治平和全国570万名考生一同走进考场,最后他被四川大学录取。如今,陈治平的准考证、语文试卷、录取通知书等实物静静地陈列在展示柜中,仿佛向人们讲述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我当年就是坐在这样的考场里。”作为恢复高考第一届考生,来自南通电视台的退休记者姚家红特意来到等比例复制的1977年高考场景前,拍照留念。后来,姚家红考上了南通师范高专,成为当年唯一从公社走出去的大学生。
1977年不仅是姚家红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国家和时代的拐点。行走在“改革开放”展区,观众可以看到编号为“10001”的新中国第一张博士学位证书,观看“211工程”启动的视频,欣赏学生剪纸作品……一张张光影交织的图片、视频和实物,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教育与改革开放的脚步同向前行。
“教师万岁——”,在设立教师节的组合照片前,来自河南省罗山县的退休乡村教师贺秀华轻轻念出了照片中的这4个字。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参加工作的,那会儿教师每个月工资在30元左右,如今我的退休工资有4000多元。我亲身感受到了教师地位、待遇的不断提高,教师正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更让贺秀华感到自豪的是,去年她收到了从教30年的表彰证书,“是一个特别大的红本本,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在设立教师节的同一年,国家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在展区里,不同年代的教室场景ar(增强现实)体验,让参观者纷纷停下脚步。
通过头像识别,来自北京的80后工程师高焕英自动“进入”了教室,世界地图、黑板报、视力表这些熟悉的元素,唤起了她念小学时的记忆。
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正式确立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到2011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一场持续26年的不遗余力,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截至目前,全国92.7%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在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行后的数年里,向着更好更公平的目标迈进,农村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资助政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政策相继进入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坐标里。
抚今追昔,方觉来路之多艰。“我是上世纪70年代上的小学,记得当时学校在一个小庙里,板凳还得自己从家里带。冬天,我们需要自己生火取暖,手脚经常冻裂生疮……如今的孩子能在现代化的学校里上学,真是太幸福了。”望着眼前的乡村学校微缩模型,来自北京的国企退休员工刘丹感慨万千。
有一组数据可以进一步印证刘丹的直观感受:到2018年底,全国30.9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9.76%,许多农村学校成为当地最美丽的风景线。中央财政累计安排2458亿元用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3700多万。2007年至2018年期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0亿人次,资助金额1.45万亿元……
走向复兴,绘就教育现代化美好蓝图
国礼鲁班锁样件、木质天坛祈年殿模型、海鸥手表零件……在“走向复兴”展区,一批工艺精湛的职业院校师生作品集中陈列,向参观者述说着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的突破。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只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助力中国制造。”站在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照片下,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许秋富激动地说。
月宫一号、c919大型客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事处处长谭华霖和他的同事一边看展,一边仔细找寻着北航印记。
“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共和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背后有着无数北航师生的默默奉献,空天报国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谭华霖说。
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展区,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部分科研创新成果,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清华大学研发的车载移动式集装箱,拥有300余项专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关、检查站。
浙江大学承担实施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共拟编撰出版62卷2000余册,被誉为研究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的“百科全书”。
70年来,高等教育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数据显示,教育为国家培养了2.7亿名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类人才。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有48.2%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6年。
近年来,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3年来,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等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累计选派4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村服务,为基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作为青年人,我们有幸生在这个时代,见证并参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青年人应该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用所学知识技能,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走出展厅,中国航空规划设计总院90后助理工程师杨军的目光更加坚定。
70年风雨兼程,70年奋斗不止。回首过去,中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答卷。如今,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教育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远方。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29日第1版版名:要闻
作者:本报记者 焦以璇 见习记者 梁丹
-
2021/01/04
-
2021/08/13
-
2021/08/10
-
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