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讲述校训故事涵育核心价值】东北林业大学:学自然之道探世界奥秘
东北网5月22日讯(记者 杨帆)走进东北林业大学的校园仿佛走进了一座自然博物馆,在淅沥沥的春雨中树木呈现或浓或淡的绿意,由于科研需要,学校栽培了像东北红豆杉、杜松、天女木兰、长白忍冬、接骨木等平常没有听过的珍稀树木,学生和市民徜徉其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美景正如东林校训“学参天地 德合自然”一样浸入每一个东林人的每个细胞里,尊重自然、尊重世界规律,饱览万物之学问,探索世界的奥秘。
东北林业大学校训石。
“学参天地”取意出自《中庸》,古意为“治大学问者可了解天地间的规律,参与天地生化不息的进程。”现在可以解释为“治学要努力学习天地间的知识、学问,探索世界的奥秘,揭示事物的科学规律。”“德合自然”取意出自《老子》“德合自然”字面的含义为道德要符合自然规律,可以引申解释为:“不断进取,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1952年建校以来,几代东林人披荆斩棘,严以治学,谨以修身,不断探索天地之间的科学规律,努力揭示世界的奥秘,为国家保护环境、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先导、道德示范、技术支撑的作用。“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东林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东林人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东北林业大学的老校长、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李坚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喷绘画,画上有绿绿的草地和茂密的森林,绿意盎然。“我一生都在向自然学习,所以我喜欢绿色、喜欢自然。”李坚说。上世纪60年代初,正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段时期。意气风发的李坚梦想着穿梭于高山峻岭、为美化祖国山河大展拳脚,所以在高考的时候,他选择了当时的东北林学院木材利用系,从此与木材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坚持不懈的学习,相继考取东北林学院木材科学专业的硕士,木材科学领域的博士,他一直走在木材领域的前沿,很早就看到了木材研究的诸多空白。“木材是经济建设、绿色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贡献者。木材科学的研究人员可以在很多方面大有作为。”一提木材,76岁老人的脸上绽放出光彩。
作为生物木材学的开山鼻祖,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李坚就把传统木材科学研究从木材解剖、木材性质和木材缺陷扩大到生物木材学、木质环境学、木材基纳米复合材料、木材纤维素纳米纤维制备、木材基电磁屏蔽等多个领域,开启了木材科学研究的新视界。他开创了许多个“第一”,第一部应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揭示木材内部及作用原理的专著《木材波谱学》,第一次运用有序聚类分析、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优化统计理论解决成熟材和幼龄材界定难题的专著《生物木材学》,我国第一篇论述木材视觉、触觉、调湿等特性与人类和室内环境关系的论文《木材、人类与环境》,第一次采用超临界技术制备以木粉为原料的纤维素气凝胶……他用创新的思维、先进的方法不断探索人和自然和谐共融的秘密。
2011年,李坚当选院士后,仅4年多的时间,他已经带领全国木材科研人员对多项新课题开始了研究,其中很多都是向大自然学习所获得的启示:荷叶可以滴水不沾,我们能做出这样的木材吗?棉花轻柔飘逸,我们可以构筑相似的木质基仿生材料吗?这些木材仿生与智能响应、异质复合材料与智能制造、为3d打印提供支撑的生物质材料等很多课题,现在听起来还像“天方夜谭”,甚至让做这些科研的师生都有些怀疑——真能做出来吗?就算能做出来,得多少年才能出成果啊?可是李坚却很坚定:科学研究一定是前沿性的,有些基础研究不可能在短期看到效益,做科研不能急功近利,就像一颗沉寂多年的种子,埋在地下,是为了积蓄破土的力量。
一代代的东林人,身怀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好奇,探索着世界的奥秘,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境界。